2022公共基础知识:决定、命令和通报关于嘉奖问题的公文适用

- 大叔的仙女棒 LV.工兵
- 2022/6/29 14:22:28
《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》规定了15种法定公文,这些公文都有自己法定的适用范围。但在部分公文的适用上,个别文种存在一定重叠。其中,有三类公文:决定、命令、通报就都包含了奖惩的内容。我们发现在往年的考试中,很多题目都围绕着这一知识点进行了考察,同学们对于这三类文种的适用也出现了很多疑问。因此,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对这部分的相关知识进行阐述,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!
可以用于奖惩的公文一共有三种:命令、决定、通报。区别如下:
一、发文机关级别不同。
首先,三种公文当中,命令和决定对制发机关级别要求都比较高,县级以上政府才可以作为嘉奖令的发文主体。发文主体也通常不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。比如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》中的表彰对象马云、马化腾、郎平等,与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均不存在直接上下级关系。
而通报的发文机关层次就不受限制,并且通常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,使用的主体范围更大。比如,《关于表扬张三同志拾金不昧的通报》
二、决定与命令的不同。
其次,由于命令与决定的发文主体级别均要求较高。因此我们要从第二个维度对比决定与命令的不同。
决定既可以用于嘉奖又可以用于批评,命令只能用于嘉奖,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对比表彰性决定与嘉奖令的不同。嘉奖令奖励表扬的对象是在“急难险重”的事件中事迹突出的单位和人员。如,《国务院对民航2402机组的嘉奖令》这一命令,表彰的就是2402机组奋不顾身粉碎这一“急难险重”劫机事件。
表彰性决定表彰的对象往往是,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表现突出、成绩卓著。如对劳模、特级教师或者改革先锋的表彰,适用的就都是决定。如,《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的决定》
三、决定与通报的不同。
最后,无论是哪一种公文,在用于表彰时,正文一般都要包含表彰的理由、表彰的决定和号召与希望三部分内容。而使通报区别与决定,关键在于制发公文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。
决定制发时的侧重点和落脚点主要在于“奖功罚过”,内容上更多的是公布表彰批评结果,更侧重于作出表彰批评的决定本身。
通报具有教育性和说理性,通报的内容多是一些典型的事件、情况,侧重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来教育大家,唤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。宣传号召与希望才是通报的最终落脚点。
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,一般进行理解性的考察。有两种常见的出题方式,第一种,会通过题干给出一个案例或情节,让大家选择合适的文种。第二种,隐藏在公文标题中进行考察,如下列哪一标题写法正确?这种考题中,也要注意区分文种的适用是否恰当。
可以用于奖惩的公文一共有三种:命令、决定、通报。区别如下:
一、发文机关级别不同。
首先,三种公文当中,命令和决定对制发机关级别要求都比较高,县级以上政府才可以作为嘉奖令的发文主体。发文主体也通常不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。比如,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表彰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员的决定》中的表彰对象马云、马化腾、郎平等,与国务院和中共中央均不存在直接上下级关系。
而通报的发文机关层次就不受限制,并且通常是被表彰对象的直接上级机关,使用的主体范围更大。比如,《关于表扬张三同志拾金不昧的通报》
二、决定与命令的不同。
其次,由于命令与决定的发文主体级别均要求较高。因此我们要从第二个维度对比决定与命令的不同。
决定既可以用于嘉奖又可以用于批评,命令只能用于嘉奖,因此在这里我们重点对比表彰性决定与嘉奖令的不同。嘉奖令奖励表扬的对象是在“急难险重”的事件中事迹突出的单位和人员。如,《国务院对民航2402机组的嘉奖令》这一命令,表彰的就是2402机组奋不顾身粉碎这一“急难险重”劫机事件。
表彰性决定表彰的对象往往是,一个人或一个集体在长期艰苦的工作中表现突出、成绩卓著。如对劳模、特级教师或者改革先锋的表彰,适用的就都是决定。如,《司法部关于表彰全国模范司法所和全国司法所模范个人的决定》
三、决定与通报的不同。
最后,无论是哪一种公文,在用于表彰时,正文一般都要包含表彰的理由、表彰的决定和号召与希望三部分内容。而使通报区别与决定,关键在于制发公文内容上的侧重点不同。
决定制发时的侧重点和落脚点主要在于“奖功罚过”,内容上更多的是公布表彰批评结果,更侧重于作出表彰批评的决定本身。
通报具有教育性和说理性,通报的内容多是一些典型的事件、情况,侧重于通过具有代表性的事实来教育大家,唤起人们的警觉与注意。宣传号召与希望才是通报的最终落脚点。
对于这一部分的知识点,一般进行理解性的考察。有两种常见的出题方式,第一种,会通过题干给出一个案例或情节,让大家选择合适的文种。第二种,隐藏在公文标题中进行考察,如下列哪一标题写法正确?这种考题中,也要注意区分文种的适用是否恰当。